攀龙门
攀龙门是宿松县白崖寨西南面的重要关隘,其门楼以大条石垒砌,呈半月形桥拱状,高约 10 米,宽 8 米,厚 5 米,顶部设有炮口,兼具瞭望与防御功能,这样坚固的构造使其在历史的战火中屹立不倒,成为白崖寨重要的防御屏障。
追溯历史的硝烟,探寻白牙寨古战场的传奇故事
攀龙门是宿松县白崖寨西南面的重要关隘,其门楼以大条石垒砌,呈半月形桥拱状,高约 10 米,宽 8 米,厚 5 米,顶部设有炮口,兼具瞭望与防御功能,这样坚固的构造使其在历史的战火中屹立不倒,成为白崖寨重要的防御屏障。
白崖寨始建于元朝末期,当时天下大乱,各地义军蜂起,宿松当地义士吴仕杰率众在白崖山上垒寨御寇,攀龙门作为寨门之一也在此时开始修建。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 年),明太祖朱元璋同陈友谅在安庆至九江一带进行拉锯战,曾在白崖寨练兵打仗,攀龙门见证了朱元璋军队的整训与壮大,为后来鄱阳湖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明崇祯十年(1637 年),明末兵部尚书史可法据寨与张献忠的起义军作战,史可法一度被围困,形势危急,他甚至在石壁上写下 “听涧底泉声,呼天地是歌是泣,看阶前月色,问英雄还死还生” 的联语,准备以身殉职。后总兵左良玉率兵援助,加上乡民助战,史可法转败为胜,获胜后他登西峰犒军,并题 “最上一乘” 四字于石壁上纪功,而攀龙门是当时双方交战的重要通道之一。